最美长江岸线旁,受损山体得到修复,披上“绿衣”后满山叠翠;废弃矿山进行打造,结合当地特色,变身为游人如织的休闲公园;曾经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矿山开采现场,经过“全密闭无死角”管理和智慧建设,实现了安全、绿色、高效开采……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建立净矿出让、绿色矿山创建、废弃矿山修复、矿石廊道专线运输、矿石码头整治等全链条管理模式,开辟了一条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矿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成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的一抹亮色。
在工作中,市自然资源部门不断强化规划管控、日常监控、修复治理,矿业开发秩序更规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九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设计(2021-2025年)》编制和实施全过程,充分的发挥《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布局和管控作用。
投入90万元建设三维综合监管平台,打造融矿山监管、环境监视测定、矿产品车辆运输监控为一体的“智慧矿山”管理信息平台,为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对在产持证矿山实行百分制打分,进一步压实了矿山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义务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的监管责任,该做法受到省自然资源厅高度评价,要求各地参考执行。
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用好政策、讲究效率”,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加快矿山修复治理。自然资源部下达我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修复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完成近90%,长江沿岸受损山体的修复成效显著。2020年12月,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现场会议在九江召开,省政府领导高度认可九江工作,在会上指出:九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具有“典型意义、示范作用、推动效应”。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公安、检察院持续开展矿产勘查开发秩序治理整顿行动,有力打击了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结束了矿业开发“散、小、乱”的局面,逐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高了政府公信力。瑞昌市“净矿”出让的经验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净采矿新模式,总结出“12345”的九江模式,一个模式:净采矿权公开出让;二个目标:采矿权人“拎包入驻”,矿产资源价值最大化;三高推进:高位推动,高标设计,高的附加价值;四项原则:符合规划,不得压覆,选址科学,处置到位;五项要求:程序要规范,处置要透明,公示要到位,责任要压实,保障要有力。
全市近年来开展净采矿权出让的县达到6个,出让矿权14个,实现收益110.767亿元,提升了资源开发经济效益,保障了国有资产不流失,探索出一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增值保值的可持续利用模式。
矿区环境生态化,努力实现“一矿一策、一矿一景”。严格作业标准,彭泽县对所有矿山企业严格按照道路硬化、料场硬化、设备封闭、料场封闭、过滤设施建设、设备喷淋、车辆立体喷淋“七个百分百”的标准考核管理,对气象五参数、扬尘、噪音等实时在线监测;创新运输管控,大力推行“限行、限载、限量、限速、限时、严禁泼洒”的“五限一禁”全方位管理体系;实现矿景融合,建立了“七个一”矿区环境标准,即:每个矿山都要建一块试验田、一片果园、一个公园、一个生态停车场、一个生态公厕、一个环保加油站、一个规范修理厂。
开采方式科学化,做到“边开采、边治理、边复绿”。聘请专业机构,科学编制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建立露天采石场有序进入和退出机制,要求所有矿山公司实现环保化开采、清洁化加工、无尘化运输。常态化开展执法和巡查,有效遏制违法采矿和非法采石取土行为。
管理信息数字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管矿治矿。全面升级管理,实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体系,建立起集“运输管理系统、地磅信息系统、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矿山开采监控系统”于一体的矿山智能数字管理平台。
沿江县(市)积极开展矿石码头整治,由政府主导,公司参与,共同推进廊道运输建设等举措,经过治理整治,九江沿江非法码头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完成,进一步刷新了九江岸线的“颜值”。
彭泽县、瑞昌市是长江沿岸重要的砂石骨料产地,砂石骨料等矿产品下江运输规模巨大。为促进两地矿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优化矿山周边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矿石运输模式带来的环境、安全风险隐患,两地都在积极规划布局矿产品廊道运输。
江西宏泰物流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一条24公里的圆管带式输送机,采用双线吨的输送量,项目采用德国KOCH技术,采用全智能化物料输送,全封闭处理,实现粉尘零排放,每年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00吨,减少了对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市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履行好“两统一”职责,提高站位,创新举措,提速生态修复,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我市矿产资源利用科学、开采方式合理、企业管理规范、生态保护良好的矿业绿色发展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