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在二战末期研制,原本打算为进攻日本本土使用的飞机,因为战争的结束最终没有在二战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反倒是在十几年后的越南战场上,这架被认为是“过时”的老将再次横刀立马,披挂上阵。正所谓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款“老当益壮”的战机就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研发生产的AD-1“天袭者”攻击机。
AD-1“天袭者”的研制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起初这款战机并不在道格拉斯公司的研制名单之内,仅仅是设计师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而研制出来的。之所以能够顺利成为海军舰载机主要得益于两个根本原因,一是二战中后期海军开始对现有舰载机进行功能整合,二是道格拉斯的首席设计师爱德华·海涅曼一项大胆的提议,既否认了原本提供给海军的战机设计而推出了这款“传统”战机。
二战中后期,美军在战场的优势已经完全确立,日本的联合舰队被美军打的七零八落,引以为傲的航空母舰更是所剩无几。太平洋的天空已被美舰载机完全控制,虽然偶尔会遭遇到日本飞机零星的空中抵抗,不过这些已不足为惧。
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海军开始尝试对自己的舰载机进行性能整合,希望可以获得一款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战机,并将这种机型的代号命名为BT(也就是轰炸鱼雷机)。其基本的要求必须是单人驾驶,能够同时兼任俯冲轰炸、鱼雷攻击、低烈度的空中对抗和对地打击能力。并具备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最低要求是目前现役战机两倍以上。
飞机制造商们闻风而动,纷纷拿出自己的设计。最终有三家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寇蒂斯和道格拉斯)的产品被海军选中,这其中就包括道格拉斯公司的BTD-1。
1944年6月,道格拉斯公司正准备将BTD-1型飞机的设计图纸提交给海军航空局审核,为下一步量产做最后的准备。但是首席设计师爱德华·海涅曼却在这时向相关官员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BTD-1型战机不过是之前XSB2D-1型飞机的单座改进型,虽然按照军方要求去除了机炮,更换了发动机。但布局上的反鸥翼、内部弹仓等设计仍旧没办法改变,并且在载弹能力上明显不足,无法兼具海军下达的综合任务。相比于寇蒂斯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产品,这款战机的性能十分低下,他力主取消这一个项目。将有限的资金转移给全新设计的BT2D计划中。
海军官员闻听此言,也对BT2D项目产生了兴趣,命令次日拿出方案,否则终止合同。做了事先准备的海涅曼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将方案润色完毕呈交审核,最终获得了军方的认可,同意他的请求,并订购25架测试用飞机。
在以公司利润为筹码的赌局上海涅曼赢得了初步胜利,不过他也并非毫无准备的出此诳语。在海军下达综合战机招标计划时,海涅曼就开始着手研制这样一款飞机,不过道格拉斯公司为赶进度,采用了临时改进XSB2D-1来应付,这让海涅曼非常担心在巨大的竞争面前公司会败下阵来。所以为长远考虑,才出此下策。
BT2D是完全依据海军下达的指标而全新设计的一款新型战斗机。虽然使用了和XSB2D相同的动力装置,但是它的设计更加简洁,直锥形型机身、低架式机翼、武器挂载于机翼之下。并具备超大的载弹量,配备有两门20毫米机炮。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火力凶猛就是这款飞机的优点,至于俯冲轰炸和鱼雷攻击也不在话下,所以海军方面对于这款战机相当的有兴趣。
订单确定之后,海涅曼开始了紧张的后续研制工作。到了1945年3月,第一架原型机设计生产完成,并于当月进行了试飞,结果令人非常满意,在每个方面均达到了设计的基本要求。该机空重5.4吨,有效载荷3.3吨,最多可携带近6吨的外挂,巡航时速319千米/时,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架飞机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造价低廉且易于维护,这才是海军除了战斗力以外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两个月的初步试飞完成后,海军下达了548架的订单任务,海涅曼这种看似“背叛公司”的提议最终收到了满意的结果。
不过俗话说得好,世事难预料。随着战争的结束,海军对于这款战机的需求开始变少,订单也从原来的500多架下降到了277架。更加不幸的是,因为喷气式战斗机技术日臻成熟,螺旋桨式战斗机开始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机型。对于这方面的投入,军方开始缩减预算,而把钱投入到了前景更好的高速喷气式战斗机上,这无疑对于还未大量装备军队的BT2D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虽然项目没有被取消,但是采购数量大大缩水。同时军方还规定,BT2D的使用仅限于喷气式战斗机服役之前,在这之后将不会继续采购,这让道格拉斯公司很是恼火。不过计划还一定得执行,1946年春BT2D开始交付海军测试,同时BT的名称被更名为“A”,BT2D也正式定名为AD-1“天袭者”,“D”代表由道格拉斯公司生产。
不过鉴于试飞过程中AD-1的表现异乎寻常的优秀,让海军官员对于这款战斗机的印象非常好,虽然在机体结构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起落架和尾部机身强度不足,在着舰时偶尔会发生断裂情况。但经过海涅曼的紧急更正之后,曾被试飞员誉为是史上最好的俯冲轰炸机。不仅如此,这架飞机除了在性能、操作、载弹量方面的优势之外,制造成本低廉、维护简单、后勤保障非常容易等优点更是得到了海军和地勤人员的青睐。
1946年末,这款“意外之作”正式加入海军。该机采用了最为传统的螺旋桨飞机的设计布局,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悬臂下单直翼设计,在巨大的机翼下每一侧设置了七个外挂点,可以折叠。尾翼为常规的倒T式设计,机尾设有专为航母着陆使用的拦阻钩,后三点式起落架。气泡式单座驾驶舱位于发动机后方,拥有非常良好的视野,同时在座舱的周围设置了超过100公斤的装甲用于保护驾驶员,不过该型飞机并未配备弹射座椅。
动力系统采用了一台赖特R-3350-8增压径向活塞发动机,输出功率2300马力,驱动一个四叶片螺旋桨。自封闭油箱被设置在机身内部,可携带超过1400升的燃油,航程更是达到了2100千米。
武器方面,早期的版本中两侧机翼各设有一门20毫米机炮,到了后期改进型号中增加为四门。外挂武器上,该机在机翼和机身腹部共拥有15个外挂点(机翼14个,机腹1个),可以携带超过3.3吨的各型炸弹,鱼雷、凝固汽油弹或者是小型火箭等武器。
从配置上来看,AD-1虽然是一款集合俯冲轰炸和鱼雷攻击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对海、对地打击战斗机,但是以现在的眼光看,这完全就是一款近地支援攻击机,AD-1也可以称为美国攻击机的“始祖”。不过当时的海军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单纯的将这款战机用作海军对海攻击兼具对地支援的机型。同时由于这款战机的操作最简单,稳定性很高,在很多时间里还被当做是初级舰载机驾驶员“练手”的装备。1949年在道格拉斯推出第四款改进型AD-1D(也被称作AD-4)之后,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款飞机的“职业生涯”会就此终结。因为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本海军订购的数量,达到了550架、共四种型号的舰载机了。在喷气战斗机快速地发展的年代,这已经是一个让人“嗔目”的数量了。
不过,让人想不到的还在后边。50年代的一场战争让他成功的变身为地面支援攻击机。到了60年代喷气机技术已非常成熟,这款在世人面前被认为已“垂垂老矣”的螺旋桨式战斗机也应该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可是南亚的一场战争再一次将它唤到了“金戈天马”战场之上,这就是越南战争。
随着A-4“天鹰”和A-6“入侵者”攻击机的大量服役,在航母上已没有战位的AD-1仅仅是作为二线替补机型被放在“飞机坟场”当中慢慢老去,只有少数作为空中巡逻救援飞机使用。但A-4和A-6的速度过快,对地攻击的效果并不理想。此时的海军希望能有一种飞行速度低、载弹量大,能够长时间滞留空中的对地攻击机来为海军陆战队在茂密的丛林中提供火力支援。虽然已启动类似A-37“蜻蜓”和OV-10“野马”战机的研制改进计划,但在这段空档时期,AD-1“天袭者”被重新征召,再一次披挂上阵。
强悍的挂载能力及四门20毫米机炮的配备对于地面敌人的打击效果十分好。尤其是在越南茂密的丛林上空,需要的就是慢慢的飞行、长时间的滞空、仔细的辨识和不讲道理的火力覆盖,才有机会取得一定的战绩。而AD-1完全具备这种能力,这也使得它在越南战场上成为地面部队最受欢迎的支援飞机。当然了,虽然身披重甲,但这种攻击方式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低空慢速飞行时,被击中的概率大大的增加,据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一共有226架AD-1被击落。当A-37“蜻蜓”攻击机入役后,AD-1才开始渐渐退居二线。
1985年,战绩显赫的AD-1“天袭者”正式退出现役,它的服役时间长达35年,期间一共生产数量超越3100架,并发展出多种型号,包括了夜间战斗机、预警机、猎潜机、电子对抗机、低空轰炸机等。其中有一种改进型AD-4B还可以携带战术核炸弹,果然优秀的“底版”有着无限的可能。
AD-1是在二战末期应海军整合机种而诞生的新一代螺旋桨式战斗机,虽未曾经历二战的硝烟,却在另外两场战争中以对地攻击机的形式大放异彩,在喷气战机横行的年代能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足以说明这款战机的不俗。